大地春回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dì chūn huí
基本解釋見“大地回春”。
出處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十六章:“樓三室的對聯,引用了古人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頭。’橫額是:‘大地春回’。”
暫未找到成語大地春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地春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亂涂地 | 宋·蘇洵《管仲論》:“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一十八層地獄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層地獄。’” |
一場春夢 | 唐 盧延讓《哭李郢端公》:“詩侶酒徒銷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
一塊石頭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
一塊石頭落地 | |
一天一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伙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里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不止他本村揚說的一天一地,就是鄰莊外縣,都當了一件異事傳說。” |
一室生春 | |
一射之地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將軍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
一席之地 | 《舊唐書 后妃傳上》:“婦人智識不遠,有忤盛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一年一回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咱也不一年一回土改,咱也不宣布結束。” |
一年之計在于春 | 南朝梁 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一牛吼地 | 《翻譯名義集·數量》:“拘盧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云一鼓聲。《俱舍》云二里,《雜寶藏》云五里。” |
一牛鳴地 | 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序:“其旁有錦峰書院,去山莊一牛鳴地。”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箭之地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去。” |
一敗涂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 |
一錢不落虛空地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 |
一隅之地 | 《南史·王弘傳論》:“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國。”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萬丈高樓平地起 |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他記得一句格言:‘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因此永遠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里混。”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萬古長春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
三回九轉 | 清·李漁《奈何天·逃禪》:“誦真經三回九轉,敲鐘磬動地驚天。” |
三回五次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
上不在天,下不著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只叫他在這上不在天,下不著地的地方,給我結了幾間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