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恣跋扈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ān zì bá hù
基本解釋跋扈:霸道,不講理。專斷蠻橫,蠻不講理。
出處《舊五代史·梁書·田預(yù)傳》:“預(yù)以行密專恣跋扈,嘗移書諷之。”
暫未找到成語專恣跋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專恣跋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xué)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shù)科學(xué)技術(shù)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nóng)兵相結(jié)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xué)技術(shù)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xué)技術(shù)隊伍。”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專心一志 |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今使涂之人伏術(shù)為學(xué),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 |
專心致志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恣情縱欲 |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于后世,學(xué)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此豈非以學(xué)術(shù)殺天下哉?” |
跋山涉水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
學(xué)有專長 | 謝覺哉《心病還得心藥醫(yī)》:“難道他們都比你‘學(xué)有專長’嗎?” |
長途跋涉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66回:“妾身身犯國法,理所當(dāng)然,怎敢勞賢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
汪洋自恣 | 明·袁中道《李溫陵傳》:“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莫如《莊子》,然未有因讀《莊子》而汪洋自恣者也,即汪洋自恣之人,又未必讀《莊子》也。” |
獨斷專行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在他卻不免有點獨斷獨行,不把督撫放在眼里。” |
專橫跋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 |
飛揚跋扈 | 《北史 齊紀(jì)上 高祖神武帝》:“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 毛澤東《紀(jì)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fù)責(zé)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 |
愛博而情不專 | 唐·韓愈《與陳給事書》:“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 |
跋胡疐尾 | 《詩 豳風(fēng) 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
暴戾恣睢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 |
跋扈恣睢 | 參見“跋扈自恣”。 |
進退狼跋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法正傳》:“當(dāng)斯之時,進退狼跋。” |
恣意妄行 | 《漢書 杜周傳》:“曲陽侯要前為三公輔政,知趙昭儀殺皇子,不輒白奏,反與趙氏比周,恣意妄行。” |
進退跋疐 | 《詩經(jīng)·豳風(fēng)·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
跋前躓后 | 唐 韓愈《昌黎集 進學(xué)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
跋前踕后 |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 羅鄴》:“而跋前踕后,絕域無聊,獨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
恣心縱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難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縱欲,毫無防范的那種心性。” |
汪洋恣肆 | 唐·柳宗元《直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凡為文,去藻飾之華靡,汪洋自肆,以適己為用。” 明·歸有光《與潘子實書》:“聽其言汪洋恣肆,而實無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
不敢自專 |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
專心一意 | 《漢書·翟方進傳》:“其專心一意毋貸,近醫(yī)藥以自持。”漢·陸賈《新語·懷慮》:“專心一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欹斜之慮。” |
驕橫跋扈 | 錢寧《圣人》第20章:“為父的季平子,生前驕橫跋扈,生下的兒子季桓子,卻是孱弱窩囊。” |
跋山涉川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