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弗及嗣的成語故事
拼音fá fú jí sì
基本解釋罰:懲罰,處罰;嗣:后嗣,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
出處《尚書·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p>
暫未找到成語罰弗及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罰弗及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td>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td>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庇值谖迨兀骸澳菑P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td> |
屨及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望塵靡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td> |
及時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td>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鞭不及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td> |
有過之而無不及 |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過猶不及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td> |
及笄年華 |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td> |
行不及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諸兄與弟,當以行不及言為恥?!?/td> |
及瓜而代 |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
可望而不可及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里來了!” |
風馬牛不相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td> |
鞭長莫及 | 清 昭槤《嘯亭續錄 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
愛屋及烏 | 《尚書大傳 大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薄犊讌沧?連叢子下》:“若夫顧其遺嗣,得與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愛屋及烏,惠下之道。” |
賞同罰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td> |
防不及防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由此及彼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
迅雷不及掩耳 | 《晉書 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抷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td> |
劍及屨及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望塵不及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td> |
及時行樂 |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td> |
迫不及待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請旨?!?/td> |
措手不及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