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儔鶴侶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chóu hè lǚ
基本解釋鴻、鶴皆為群居高飛之鳥,因用以比喻高潔、杰出之輩。
出處唐·黎逢《貢舉人見于含元殿賦》:“今則凝神注目,無非繡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
暫未找到成語鴻儔鶴侶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鴻儔鶴侶)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琴一鶴 | 《宋史 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jiǎn)易,亦稱是乎!’” |
不舞之鶴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diào)》:“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qū)來,氃氋不肯舞。” |
業(yè)峻鴻績(jī)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夏后氏興,業(yè)峻鴻績(jī),九序惟歌,勛德彌縟。”周振甫注:“業(yè)峻鴻績(jī):即業(yè)峻績(jī)鴻,功業(yè)高,成績(jī)大。”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云中仙鶴 | 清·龔自珍《定風(fēng)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
云中白鶴 | 《三國(guó)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鷃之網(wǎng)所能羅矣。” |
云心鶴眼 |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云心鶴眼看。” |
鳳鳴鶴唳 | |
鳧短鶴長(zhǎng) | 元·關(guān)漢卿《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zhǎng)不能走。” |
鳧脛鶴膝 | 莊周《莊子 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zhǎng),斷之則悲。” |
鳧鶴從方 | 《宋書·孔覬傳》:“伏愿天明照其心請(qǐng),乞改今局,授以閑曹,則鳧鶴從方,所憂去矣。” |
判若鴻溝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項(xiàng)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
別鶴孤鸞 | 晉 陶潛《擬古》詩之五:“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
別鶴離鸞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四》:“君百計(jì)營(yíng)求,歸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別鶴離鸞,自合為君料理。” |
千歲鶴歸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 |
華亭鶴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梅》:“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fù)得呼?’” |
命儔嘯侶 | 三國(guó)魏·曹植《洛神賦》:“眾靈雜還,命儔嘯侶。” |
哀鴻滿路 | 清 洪昇《長(zhǎng)生殿 收京》:“流離百室,哀鴻滿路悲戚。” |
哀鴻遍地 | 黃侃《水龍吟 秋花》詞:“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秋侶!” |
哀鴻遍野 | 《詩經(jīng) 小雅 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嘯侶命儔 | 三國(guó)魏嵇康《贈(zèng)史秀才入軍》詩:“鴛鴦?dòng)陲w,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
妻梅子鶴 | 清·徐釚《詞苑叢談》卷三:“林處士妻梅子鶴,可稱千古高風(fēng)矣。” |
孤云野鶴 | 唐 劉長(zhǎng)卿《送方外上人》詩:“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
孤儔寡匹 | 明·沈鯨《雙珠記·從軍別意》:“懇乞恁途中同情體恤;念背井離鄉(xiāng),孤儔寡匹。” |
孤雌寡鶴 |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yōu)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 |
孤鴻寡鵠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向日蠶桑動(dòng),忽相逢孤鴻寡鵠,無門投控,飛鳥依人情可憫。” |
嵬目鴻耳 | 明·瞿佑《剪燈新話》序:“所惜筆路荒蕪,詞源淺狹,無嵬目鴻耳之論以發(fā)揚(yáng)之耳。” |
巨學(xué)鴻生 | 漢·揚(yáng)雄《羽獵賦》:“于茲乎鴻生巨儒,俄軒冕,雜衣裳,修唐典,匡《雅》《頌》,揖讓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