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陳貫朽的成語故事
拼音sù chén guàn xiǔ
基本解釋形容太平時期富饒的情況。同“粟紅貫朽”。
出處明 范受益《尋親記 告借》:“你如今萬廩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暫未找到成語粟陳貫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粟陳貫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半粟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于人。” |
一仍舊貫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
一以貫之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一榻橫陳 | 唐·李商隱《北齊》詩之一:“小蓮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
萬世不朽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4回:“宮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萬世不朽!” |
萬古不朽 | 老舍《新年醉話》:“畫完題‘醉墨’二字,豪放之情乃萬古不朽。” |
萬貫家私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縱有萬貫家私,自有嫡子嫡孫,干你野種屁事!” |
萬貫家財 |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萬貫家財,在趙江梅家作贅。” |
不辨菽粟 | 清 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不食周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
與草木俱朽 | 漢·王充《論衡·自紀篇》:“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 |
與草木同朽 | |
嚴陳以待 | |
義漿仁粟 | 清 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易纏頭之金,義漿仁粟不匱矣;輟秉燭之晷,讀書治生有余矣。” |
乏善足陳 | 《追求》:“正所謂賤體粗安,乏善足陳。” |
仁漿義粟 | 《搜神記 楊伯雍》:“公汲水作義于坂頭,行者皆飲之。《后漢書 黃昏傳》:“于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 |
傳之不朽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博他一個遠鄉異域的高名,傳之不朽。” |
全神貫注 | 錢鐘書《圍城》:“人事太忙,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 |
具自陳道 | |
出頭椽兒先朽爛 | 《雍熙樂府·點絳唇》:“張弓專等南來雁,馬行崖畔收疆晚,出頭椽兒先朽爛。” |
出陳易新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查交代》:“倉谷與庫銀并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畝勸輸谷,各有款項。且每年出陳易新,或糶或貸,俱秋收時還倉。” |
擊鐘陳鼎 | 《史記 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鐘。” |
務去陳言 | 清·朱彝尊《魚計莊詞》序:“休寧戴生锜,從余游,其為詞,務去陳言。” |
勇貫三軍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吾想黑身有異術,勇貫三軍,吾非敵手。” |
化腐朽為神奇 | 《莊子 知北游》:“腐朽復化為神奇。” |
千古不朽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誰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時流下。” |
歷兵粟馬 | |
厲兵粟馬 | 《新唐書 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