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發抽腸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ó fà chōu cháng
基本解釋擢:拔。拔下頭發,抽出肚腸。形容自引罪貴,表示悔恨,以求寬恕。
出處《梁書·伏順傳》:“豈有人臣奉如此之詔而不亡魂破膽,歸罪有司,擢發抽腸,少自論謝?”
暫未找到成語擢發抽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擢發抽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舉例發凡 | 晉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抽薪止沸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發綜指示 | 《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白發蒼蒼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白發蒼蒼,而齒牙搖動。”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
升官發財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總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兒子升官發財,是我的錯處。” |
牽腸掛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起手時,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 |
發人深思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振聾發聵 |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
詩書發冢 |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
發指眥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
云涌飆發 | 清·吳敏樹《〈歐陽功甫遺集〉序》:“伯魯之文,云涌飆發而驟進于古,若春木之落其華而將實矣。” |
一言不發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兒聽說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發,啼哭起來。” |
令人發指 | 莊周《莊子 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發上指冠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盜跖聞之,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
發人深省 | 唐 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
發皇張大 | 《新華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為書名,無非暗示蔣政權壓迫左翼文藝,雖甚殘酷,然而左翼文藝必將發皇張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羊腸小道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5回:“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 |
羊腸小徑 | 巴金《家》:“進了這門,他們即發現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神采煥發 | 《宋史·趙孟頫傳》:“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
鶴發雞皮 | 北周 庾信《竹杖賦》:“噫,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 |
木石心腸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為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