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頭異姓的成語故事
拼音dū tóu yì xìng
基本解釋最高貴的稱呼。
出處《新唐書·劉悟傳》:“兄岌(郭岌),事悟為牙將,常樂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將葬此,望氣者言其地當三世為都頭異姓,河北謂都頭異姓,至貴稱也。’”
暫未找到成語都頭異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都頭異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品頭論足 | 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二:“他們指手劃腳,品頭論足。”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焦頭爛額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奇才異能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危急關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
鬼頭鬼腦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個鬼頭鬼腦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
粗服亂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死對頭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現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做成個死對頭。” |
異寶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
當頭棒喝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
頭上末下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9回:“恰似俺們把這樁事放在頭里一般,頭上末下就讓不得這一夜兒!” |
牛頭不對馬嘴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
拳頭產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品。”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異軍突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
虎頭蛇尾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
獨占鰲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宋 朱熹《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