埒材角妙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è cái jiǎo miào
基本解釋比才藝,爭美妙。
出處漢·傅毅《舞賦》:“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暫未找到成語埒材角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埒材角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臺二妙 | 《晉書·衛瓘傳》:“瓘學問淵博、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td> |
一表人材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穎悟過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十五歲上,就領了錢塘縣學批首?!?/td> |
三角戀愛 | 老舍《黑白李》:“三角戀愛,不得勁兒?!?/td> |
不見圭角 |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td> |
不見棺材不下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不見棺材不掉淚 | 浩然《艷陽天》第52章:“這家伙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不見棺材不落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td> |
不露圭角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
個中妙趣 | 宋·陸游《劍南詩稿·十一·對酒二首》:“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td> |
丹青妙手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td> |
烏頭白馬生角 | 《史記·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td> |
烏頭白,馬生角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td> |
烏頭馬角 |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
烏白馬角 | 南朝 宋 鮑照《代白紵舞歌辭》:“思君厚德委入山,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td> |
予齒去角 | 《漢書·董仲舒傳》:“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顏師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余無角者則有上齒。” |
五短身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td> |
五角六張 | 唐 鄭棨《開天傳信記》:“夢里幾回富貴,覺來依舊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td> |
人材出眾 | 清 吳趼人《情變》第四回:“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生得又秀氣,何老頭子見了,一定是中意的?!?/td> |
以宮笑角 | 北齊·劉晝《新論·文武》:“今代之人,為武者則非文,為文者則嗤武,各執其所長而相是非,猶以宮笑角,非適才之情,得實之論也。” |
體貼入妙 | 清·昭梿《嘯亭雜錄·檀欒卿》:“姿容艷麗,性格柔婉,所演劇甚多,俱能體貼入妙?!?/td> |
余妙繞梁 | 南朝·梁·蕭統《七契》:“初音魚踴,馀妙饒梁,何止田文慨慷,劉靖心傷而已哉!” |
作育人材 | 《詩經·大雅·域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
兔角牛翼 | 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萬論若兔角牛翼矣?!?/td> |
兔角龜毛 | 《大智度論》第12卷:“如兔角龜毛,亦但有名而無實。” |
兼人之材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td>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td> |
初露頭角 | 周得京《花城洛陽賞牡丹》:“相傳洛陽牡丹在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到唐朝初露頭角。” |
勾心斗角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