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芥投針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n jiè tóu zhēn
基本解釋芥:小草。滾動芥籽,把針投擲進小的孔眼。比喻事情進展很慢,成效小。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修行雖是滾芥投針……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暫未找到成語滾芥投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滾芥投針)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投機倒把 | 浩然《艷陽天》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彎彎繞那家伙能干這樣傻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綿里藏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氣味相投 | 宋 葛長庚《水調歌頭》:“天下云游客,氣味偶相投。暫時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
有國難投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我這里叫盡屈有誰來分剖,送的我眼睜睜有國難投。” |
針鋒相對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砭庸針俗 | 清 龔煒《巢林筆談 雙忠寺碑文》:“其論足以扶教維風,其文足以砭庸針俗,卓識大力,一空當世作者。” |
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見縫插針 |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鋼炮后來打死了敵人不少’,陳三又見縫插針地鼓勵他。” |
大海撈針 | 明 王錂《春蕪記 定計》:“覓利如大海撈針,攪禍似干柴引火。” |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元·虞韶《日記故事》:“道逢一老嫗,磨鐵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
望門投止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張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投鼠忌器 | 漢 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 |
滾瓜爛熟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
偶變投隙 | 宋·秦觀《謝王學士書》:“每觀今時偶變投隙之士,操數寸之管,書方尺之紙,無不拾取青紫為宗族榮耀。” |
投桃報李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器鼠難投 | 明·鄭若庸《玉玦記·投賢》:“君言且英讎,他轍魚方困,器鼠難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
自投羅網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針頭削鐵 | 清·楊潮觀《窮阮籍醉罵財神》:“若不是針頭削鐵將身憊,只怕你刀頭餂蜜將人害。”胡士瑩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為舊時俗語,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奪泥燕口》:‘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
棄暗投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
投機取巧 | 陳毅《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中東》詩:“投機取巧最可恥。” |
情投意合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
如坐針氈 |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
舉手投足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走投無路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
投筆從戎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