蠖屈螭盤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ò qū chī pán
基本解釋蠖:尺蠖;螭:傳說中無角龍;盤:通“蟠”,回繞。像蠖彎曲,像螭回繞。形容屈曲回繞的樣子。
出處唐·李紳《靈蛇見少林寺》:“瑣文結綬靈蛇降,蠖屈螭盤顧視閑。”
暫未找到成語蠖屈螭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蠖屈螭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屈指可數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堅強不屈 |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 清·方亨咸《邵村雜記·武風子傳》:“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
屈指一算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匆匆過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 |
力屈道窮 | 《周書·王思政傳》:“今力屈道窮,計無所出,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
盤根錯節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
詞窮理屈 | 宋 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
屈艷班香 |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
威武不能屈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盤古開天地 | 《明成化說唱詞話·花關索出身傳》:“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 魯迅《記蘇聯版畫展覽會》:“而且證明了我們中國,確有許多‘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必說真話的人們。” |
屈指而數 | 《清朝野史大觀·曾靜呂留良文字之獄》:“我朝掃清寇氛,與民休養,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來,史冊所紀,屈指而數。” |
理屈事窮 | 南朝·宋·何承天《奏劾博士顧雅等》:“既被摧攝,二三日甫輸帖,雖理屈事窮,猶聞義恥服。” |
能屈能伸 | 《周易 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大直若屈 | 《后漢書荀淑傳論》:“及后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力屈勢窮 |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亡家徇國,方寸不亂。力屈勢窮,排空落翰。” |
以屈求伸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鳴冤叫屈 | 巴金《<探索集>后記》:“我寫《家》,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 |
首屈一指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 施侍讀閏章》:“海論詩輒為首屈一指。” |
指不勝屈 | 明 沈德符《野獲編》:“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 |
錯節盤根 | 《后漢書 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合盤托出 | 清 李光庭《鄉言解頤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羨之眼,敗家婦不足之心,合盤托出。” |
甘心屈從 | |
不屈不撓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
杯盤狼藉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
不撓不屈 | 清 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 |
同盤而食 | 《魏書 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相待。”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