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淆雜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g yǒu xiáo zá
基本解釋淆:混淆。雜:混雜。好壞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壞人難以區分。亦作“良莠混雜”
出處《清史稿·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混雜,臣通飭嚴禁。”
暫未找到成語良莠淆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良莠淆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混淆是非 | 清 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清·無名氏《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三十余合。” |
賢母良妻 | 魯迅《墳·寡婦主義》:“在女子教育,則那里候最時行,常常聽到嚷著的,是賢母良妻主義。” |
除暴安良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0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
坐失良機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木果木之敗》:“若不審敵勢,坐失良機,使兵心至于潰敗。” |
苦口良藥 | 《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錯綜復雜 | 《周易 系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將遇良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
天地良心 | |
雜亂無章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良莠不齊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至我輩中,好丑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 |
居心不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
賢妻良母 | 朱自清《房東太太》:“道地的賢妻良母,她是;這里可以看見中國那老味兒。” |
良師益友 |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20回:“雖然有那良師益友,苦口婆心的規勸,卻總是耳邊風,縱有時聽得入耳,自己要想發憤為雄,都是一般虎頭蛇尾。” |
魚龍混雜 | 唐 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 |
存心不良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六回:“他不服查賬,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
良知良能 | 《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喪盡天良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今人既高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
良工心苦 | 唐 杜甫《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詩:“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 |
逼良為娼 | 《文匯報》1989.5.28:“反映逼良為娼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
金玉良言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
良辰吉日 | 戰國 楚 屈原《九歌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
混淆視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顯示出一種極左的面貌,來憂亂陣容,混淆視聽。” |
狡兔死,良犬烹 | 《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
門無雜賓 | 三國 吳 韋昭《吳書》:“不妄交游,門無雜賓。” |
淆亂是非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該大臣等相顧不發一策,事事仰勞神算,已屬全無心肝,乃猶徇情掩飾,淆亂是非,致令外議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