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囊拱手的成語故事
拼音kuò náng gǒng shǒu
基本解釋括囊:束緊袋口;拱手:兩手合抱。指不敢進言,無所作為。
出處《宋史·劉述傳》:“趙拤則括囊拱手,但務依違大臣,事臣豈當如是!”
暫未找到成語括囊拱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括囊拱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舉手之勞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一塌括仔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56回:“我就立刻喊齊仔子,一塌括仔,去捉得來阿好。” |
一手一腳 | 郭沫若《棠棣之華》第五幕:“我們的父親死得很早,是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姐弟兩人一手一腳撫養成人。” |
一手一足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 |
一手包辦 | 清 李綠園《歧路燈》:“你一手包攬,我只晴我的手頭錢。” |
一手包攬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你一手包攬,我只賒我的頭錢。” |
一手托天 | |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一把手 | 朱自清《三家書店》:“劍橋是第一把手。” |
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唐·高武仲《中興間氣集》:“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七手八腳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
七拱八翹 | 沙汀《選災》:“么大爺又不依了!說:‘要亂來我們大家亂來!’就這樣七拱八翹。” |
七腳八手 |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
七足八手 |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七郄八手 | |
七郤八手 | |
三只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視‘三只手’。” |
三拳不敵四手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9回:“人家人多勢眾,有洋槍洋炮,就憑你們這幾個民兵還能頂住?三拳敵不過四手呀!” |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不擇手段 | 清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雖目的甚正,猶且不可。” |
不龜手藥 | 《陸游詩集卷二十二 寓嘆》:“人生各自有窮通,世事寧論拙與工。裹馬革心空許國,不龜手藥卻成功。早朝玉勒千門雪,夜坐蓬窗萬壑風。借得奇書且勤讀,小兒能續地爐紅。” |
兩手空空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 |
中飽私囊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丹青妙手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
舉手之勞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