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畜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n shōu bìng chù
基本解釋同“兼收并蓄”。
出處清·黃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古來藏書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暫未找到成語兼收并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兼收并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
一發而不可收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而不可收也。” |
一發而不可收拾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而不可收拾。” |
一字兼金 |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蘇、黃遺墨流傳至今者,一字兼金。” |
一攬包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指臺抹凳,擔湯擔水,一攬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
不可收拾 |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
不堪收拾 | 孫蓀《云賦》:“這時的烏云已經彈盡糧絕,幾小時以前烏合起來的兵馬,現在是喪魂失魄,潰不成軍,大有不堪收拾之狀了。” |
兩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語云‘兩雄不并立’,何能風雨同舟?” |
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 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云收雨散 | 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
五行并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 |
交頸并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
人頭畜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記》:“(胡亥)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 |
仰事俛畜 | |
仰事俯畜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俱收并蓄 | 唐 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
俳優畜之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俳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
倍日并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
倍道兼行 | 《孫臏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
倍道兼進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爾其倍道兼進,以慰朕懷。” |
公聽并觀 |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公聽并觀,垂明當世。” |
公私兼顧 | 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在公私關系上,就是‘公私兼顧’,或叫‘軍民兼顧’。” |
六畜不安 | 清 劉鶚《老殘游記》:“要我去擾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連我也把個小命兒送掉了,圖著什么呢?” |
六畜興旺 | |
養癰畜疽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后則互相忌嫉;始而養癰畜疽,后則縱虎放鷹。” |
養精畜銳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畜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
兼人之勇 | 《漢書 韓信傳》:“受辱于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
兼人之材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