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智矜愚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zhì jīn yú
基本解釋裝作有智慧而在無知者面前夸耀。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山木》:“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
暫未找到成語飾智矜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飾智矜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 |
聰明才智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
孫龐斗智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智勇兼備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9回:“此人智勇兼備,善于用兵,主公即當調回,可以退敵。” |
草木愚夫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料你不過草木愚夫,識得什么天時人事。” |
肉眼愚眉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 |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
竭忠盡智 | 《屈原列傳》:“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
智藏瘝在 | 《書 召誥》:“厥終智藏瘝在。”周秉鈞易解:“紂政不善,賢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伐功矜能 | 《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
計窮智短 | 元 無名氏《百花亭》:“我為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 |
智勇雙全 | 元 關漢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 |
灰身滅智 | 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余涅槃。” |
智昏菽麥 | 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
梯愚入圣 | 《南齊書·高逸傳論》:“佛則不然,具縛為種,轉暗成明,梯愚入圣。” |
流言止于智者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
使智使勇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
見仁見智 | 《周易 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
做張做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回頭一看,見丈夫手忙腳亂,做張做智,老大疑惑。” |
硁硁之愚 | 《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
使貪使愚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
愚公移山 | 《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
灰身泯智 | 明·智旭《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余涅盤。” |
智過萬人 |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為之豪,十人者謂之杰。” |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 《舊唐書 宇文融傳》:“臣聞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夫千計,亦有一得。” |
矜名妒能 | 《后漢書 崔骃傳》:“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 |
濃妝艷飾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那女孩兒濃妝艷飾,從里面出來,請魯達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