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明王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èng dì míng wáng
基本解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稱歷代英明的帝王。
出處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漢興,去圣帝明王遐遠,仲尼之道又絕,法度無所因襲?!?/p>
暫未找到成語圣帝明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圣帝明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了千明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td> |
一晦一明 | 《莊子·田子方》:“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訓》:“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緒?!?/td> |
三皇五帝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于同而預于治。” |
下落不明 | 馬識途《清江壯歌》尾章:“我的女兒,從此下落不明?!?/td> |
不明不暗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負屈銜冤?!?/td> |
不明不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李生)常與這些輕薄少年,成群結隊,馳馬試劍,黑夜里往來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不明真相 |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
喪明之痛 |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td> |
主圣臣直 | 東漢·班固《漢書·薛廣德傳》:“張猛進曰:‘臣聞主圣臣直?!?/td> |
主圣臣良 | 《北史·仲方傳》:“況主圣臣良,兵強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此島夷,而稽天討!” |
主明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td> |
乃心王室 | 《尚書 康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td> |
買王得羊 | 唐·張懷瑾《書斷》:“時人云:‘買王得羊,不失所望。’” |
二分明月 | 唐 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二帝三王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昔在二帝三王……財足以奉郊廟、御賓客,充庖廚而已。”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元 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八回:“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仙露明珠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
伏地圣人 | |
休明盛世 | 晉·潘岳《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td> |
佛口圣心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二卷:“送子觀音殿對云:‘我費盡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td> |
侯王將相 | 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
偶燭施明 |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td> |
兒皇帝 | 《新五代史 四夷附錄第一》:“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云?!?/td> |
先圣先師 | 《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td> |
先見之明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后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td> |
光明大道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們已加入革命陣線,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鉆回黑暗中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