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章析句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n zhāng xī jù
基本解釋謂雕琢推敲文章。
出處宋·陸游《謝參政啟》:“至拙無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樞甕牖之下。”
暫未找到成語分章析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分章析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分道揚(yáng)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yáng)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骨肉分離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誰知死后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身無分文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一章:“他現(xiàn)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首身分離 | 《戰(zhàn)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yōu)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分路揚(yáng)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yáng)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分門別類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志錄集》:“《夷堅(jiān)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 |
分工合作 | 沈從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里,經(jīng)營一種不必要本錢的職業(yè),分工合作,都不閑散。” |
斷章截句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字斟句酌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爭分奪秒 | 《晉書 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 |
表面文章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xué)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shí)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shí)際效果、實(shí)際效率、實(shí)際速度、實(shí)際質(zhì)量、實(shí)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
難割難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次日,探春將要起身,又來辭寶玉。寶玉自然難割難分。” |
不由分說 | 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說,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 |
按勞分配 | 鄧小平《關(guān)于發(fā)展工業(yè)的幾點(diǎn)意見》:“堅(jiān)持按勞分配原則。” |
難舍難分 |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這樣難舍難分的灑淚而別。” |
分心勞神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7回:“展?fàn)斣诩乙惶欤褂X的分心勞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
安分知足 | 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dāng)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
分外妖嬈 | 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
分崩離析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
來去分明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那時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潔,來去分明。” |
分秒必爭 | 柯巖《奇異的書簡 船長》:“我們現(xiàn)在要搞四化,分秒必爭哩!” |
不容分說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9回:“那羅剎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砍上十?dāng)?sh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