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伺效慕的成語故事
拼音kuī sì xiào mù
基本解釋窺:從小孔中偷看;伺:探察。偷看觀察而仿效。
出處唐·柳宗元《種樹郭櫜駝傳》:“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暫未找到成語窺伺效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窺伺效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處實效功 | |
東施效顰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藥石無效 | 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 |
卓有成效 |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
十人九慕 | |
效死輸忠 | 《舊五代史 晉書 皇甫遇王清等傳倫》:“若乃世道方泰,則席寵恃祿者實繁;世運既屯,則效死輸忠無幾。” |
管窺筐舉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郤正傳》:“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面,子雖光麗,既美且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
隙穴之窺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窺竊神器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
行之有效 | 西晉 張華《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論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目不窺園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
倚門窺戶 | 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然不敢自列于下執事者,以為賤貴有倫,等威有序,以閑人持不急之務,朝夕倚門窺戶,抑亦侍郎之所惡也。” |
管間窺豹 | 宋·呂南公《與汪秘校論文書》:“張衡、左思等輩,于道如從管間窺豹,故所作文賦,緊持揚、馬襟袖。” |
尋瑕伺隙 | 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 |
乘間伺隙 | 宋·王讜《唐語林·言語》:“或恐諸王公主,謁見頻頻,乘間伺隙;復恐女謁用事,臣下陰謀。” |
去逆效順 | 唐·陸贄《招諭淮西將吏詔》:“如能去逆效順,因事建功,明設科條,以示褒勸。” |
窺間伺隙 |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并海內之后,以威力為至道,以權詐為要術。” |
窺見一斑 | 《高子遺書 會語九八》:“一向不知陽明、象山學問來歷,前在舟中似窺見其一斑。” |
貪位慕祿 | 明·李贄《焚書·答鄧明府》:“而所以詔學者,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
簾窺壁聽 | 宋 何坦《西疇常言》:“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
效犬馬力 | 《水滸傳》第八二回:“臣舊歲統率大軍前去征進,非不效犬馬力,奈緣暑熱,軍士不伏水土。” |
足不窺戶 | 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面面相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頭各處追問,人人不曉,個個驚疑。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
以管窺豹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掎挈伺詐 | 《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
慕名而來 | 《人民日報》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紛紛慕名而來,西安更成了世人矚目的地方。” |
三年不窺園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