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周全的成語故事
拼音wěi qǔ zhōu quán
基本解釋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遷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稱家主一樁大事,并無欺心。若有茍且,天地不容。”
暫未找到成語委曲周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委曲周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照單全收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
短褐不全 | 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藜羹不厭,短褐不全,庸非貧賤乎?” |
十全十美 |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全科人兒 |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y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扭直作曲 | |
目無全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yǎng)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
慮周藻密 |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三冊)第二節(jié):“元詩矯宋流弊,而失于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zhuǎn)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
是非曲直 |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fā)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fā)達的現(xiàn)代雖然可以實現(xiàn)這句話,……” |
竭盡全力 |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
曲突移薪 | 清·李漁《玉搔頭·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 |
全受全歸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
鄉(xiāng)曲之譽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xiāng)曲之譽。” |
枉曲直湊 | |
文武全才 | 《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
全知全能 | 郭沫若《鄭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無私的。” |
完完全全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興哥不得已而休之,心中兀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籠,完完全全地贈他。” |
撓曲枉直 | 漢 桓寬《鹽鐵論 大論》:“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斧斤欲撓曲枉直也。” |
眾所周知 | 宋 朱熹《朱子語類》:“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
虛與委蛇 | 先秦 莊周《莊子 應帝王》:“鄉(xiā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俗話說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那些人還幫著嗎?”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徑一周三 | 《周髀算經(jīng)》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