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殘蕙焚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ī cán huì fén
基本解釋芝、蕙:都是香草,比喻賢德之士。比喻賢德者的亡逝或遭貶。
出處《南史·劉峻傳》:“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
暫未找到成語芝殘蕙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芝殘蕙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殘花敗柳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jié),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風(fēng)卷殘云 | 唐 戎昱《霽雪》:“風(fēng)卷殘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
抱殘守缺 |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
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風(fēng)燭殘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fēng)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xué)士逃難解散。” |
勝殘去殺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玉石俱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自相殘殺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茍延殘喘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
殘缺不全 | 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十二:“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zhàn)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 |
除殘去穢 | 《后漢書·梁統(tǒng)傳》:“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wù),政理以去亂為心。”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
老弱殘兵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城中無糧,可發(fā)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 |
斷墨殘楮 | 明 王世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qū)。” |
殘民以逞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
殘年余力 | 《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
玉石同焚 | 《梁書·武帝紀(jì)》:“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斷編殘簡 | 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fù)》:“身入群經(jīng)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
蘭心蕙性 | 宋 柳永《玉女搖仙佩 佳人》詞:“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
象齒焚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芝草無根 | 三國·吳·虞翻《與弟書》:“揚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
蘭芝常生 |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儵于南北,蘭芝阿那于東西。”注引:《禮年威儀》:“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則蘭芝常生。” |
敗柳殘花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女孩兒家,你索將性兒溫存……休猜做敗柳殘花。” |
老弱病殘 | 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研人員美國有一百二十萬,蘇聯(lián)九十萬,我們只有二十多萬,還包括老弱病殘,真正頂用的不很多。” |
焚林而狩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