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樞甕牖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éng shū wèng yǒu
基本解釋繩樞:用繩子系門,來代替轉軸。形容住房條件十分簡陋。多指貧窮人家。亦作“甕牖繩樞”。
出處《魏書·逸士傳·李謐》:“繩樞甕牖之室,華門圭竇之堂,尚不然矣。”
暫未找到成語繩樞甕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繩樞甕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度己以繩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甕中之鱉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繩鋸木斷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飯囊酒甕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甕盡杯干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
戶樞不朽 | 《三國志 吳普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戶樞不朽是也。” |
繩厥祖武 | 《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
法脈準繩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授曲》:“嘗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于書者。” |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 |
盆傾甕倒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眾人盆傾甕倒向口中亂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 |
甕天之見 | 宋·黃庭堅《再次韻奉答子由》詩:“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 |
木直中繩 | 戰國·趙·荀況《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
漏甕沃焦釜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
甕牖繩樞 | 漢 賈誼《過秦論》上:“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
甕牖桑樞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蘭堂畫閣,劃地著我甕牖桑樞。” |
繩趨尺步 | 《宋史 道學傳三 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
赤繩系足 | 唐 李復言《續玄怪錄》:“固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 |
規矩繩墨 | 《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 |
桑戶桊樞 | |
戶樞不蠹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 |
請君入甕 | 唐 張鷟《朝野僉載 周興》:“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甕。’” |
以貍致鼠,以冰致繩 | 《呂氏春秋 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繩,雖工不能。” |
神樞鬼藏 | |
桑樞韋帶 | 《莊子·讓王》:“原憲居魯……桑以為樞。”漢賈山《至言》:“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