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撥煽惑的成語故事
拼音tiǎo bō shān huò
基本解釋搬弄是非,煽動鬧事。
出處鄧小平《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漢奸、托派之輩,則更利用這些缺點和錯誤,來進行其挑撥煽惑的陰謀,企圖造成民變。”
暫未找到成語挑撥煽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挑撥煽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挑三揀四 |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么不對!” |
撥云見日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撥亂濟危 | 晉·龔壯《上李壽封事》:“管、蔡既興,讒諛滋蔓,大義滅親,撥亂濟危。” |
二缶鐘惑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
百里挑一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并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
撥亂為治 |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 談故一 土魯番表文》:“皇上撥亂為治,如月恒之無不臨。” |
撥亂反治 | 元 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涂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 |
挑撥離間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
撥亂反正 | 《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東漢 班固《漢書 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 |
不挑之祖 | 清 宋育人《三堂詩品》:“高適達夫七古,與岑一骨,駢語之中,獨能頓宕,啟后人無限法門,當為七言不挑之祖。” |
訛言惑眾 | 《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
挑牙料唇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尋爭覓釁。” |
妖言惑眾 | 東漢 班固《漢書 眭弘傳》:“妄設妖言惑眾,大逆不道。” |
橫挑鼻子豎挑眼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對。” |
挑毛揀刺 | |
發蒙解惑 | 漢·枚乘《七發》:“故曰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
挑大梁 | 金玉舟《趙匡胤》第19章:“他不再是惹事生非的公子哥,而是個有戰略思想,能挑大梁的好漢了。” |
嫌肥挑瘦 | |
挑挑揀揀 | 錢寧《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棗中間穿行,挑挑揀揀,尋些百姓樂趣,倒也樂而忘憂。” |
撩云撥雨 | 明 徐復祚《投梭記 折齒》:“只虧你撩云撥雨不胡顏,我自有偷香手段,竊玉機關。” |
二缶鍾惑 | 《莊子·天地》:“以二缶鍾惑,而所適不得矣。” |
挑唇料嘴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辨別個誰是誰非。” |
煽風點火 | 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風點火。” |
反正撥亂 | 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撥亂濟時 | 《晉書 武帝紀》:“太祖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于漢。” |
里挑外撅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兒實、不會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韓老六結仇結怨的,你多聯絡些人,抱成團體。” |
撥亂返正 | 宋·李綱《上皇帝封事》:“撥亂返正,以圖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