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則必虧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ng zé bì kuī
基本解釋盈:圓。虧:缺。月圓的時(shí)候就是月缺的時(shí)候。形容物極必反。
出處戰(zhàn)國(guó)·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暫未找到成語盈則必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盈則必虧)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盈科后進(jìn) |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 |
功虧一簣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水至清則無魚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rèn)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學(xué)而優(yōu)則仕 |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
有求必應(yīng) | 唐 李煙《妒神頌》:“所求必應(yīng),高山仰止。”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哀兵必勝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jīng)》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guó)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dāng)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
勢(shì)在必行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0回:“又知此事勢(shì)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訪友去了。” |
末大必折 |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欲速則不達(dá)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以身作則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guó)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 |
自負(fù)盈虧 | |
車到山前必有路 | 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高大哥,‘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爺不會(huì)餓死睡家鳥’的。” |
熱淚盈眶 | 姚雪垠《李自成》:“崇禎繼續(xù)向祖宗禱告,滿懷凄愴,熱淚盈眶,幾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場(chǎng)。” |
必不可少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79回:“這拜陰壽更是必不可少的。” |
月盈則食 | 《周易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見善必遷 | 唐·陸贄《奉天請(qǐng)罷瓊林大盈二庫(kù)狀》:“以陛下天姿英圣,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dāng)。” |
分秒必爭(zhēng) | 柯巖《奇異的書簡(jiǎn) 船長(zhǎng)》:“我們現(xiàn)在要搞四化,分秒必爭(zhēng)哩!” |
器小易盈 | 三國(guó) 魏 吳質(zhì)《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沉頓。” |
三盈三虛 | 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出。” |
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 《懷念劉少奇同志·片斷回憶寄深情》:“他常對(duì)工作人員說,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
有問必答 | 錢寧《圣人》第17章:“他是陳國(guó)太史,兼宮中答應(yīng),也是滿腹經(jīng)綸,一肚子知識(shí)之人,博學(xué)得到了有問必答、不問也答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