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拳裸袖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quán luǒ xiù
基本解釋高舉拳頭,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動。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間,說著許多豪杰勾當,掀拳裸袖,只恨相見之晚。”
暫未找到成語掀拳裸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掀拳裸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拳不敵四手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9回:“人家人多勢眾,有洋槍洋炮,就憑你們這幾個民兵還能頂住?三拳敵不過四手呀!” |
三拳兩腳 |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斗,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
三拳二腳 | |
兩袖清風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
雙拳不敵四手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 |
只手單拳 | 明·沈璟《義俠記·委囑》:“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單拳,若被人欺壓遭人騙,我回來后將他消遣。” |
只手空拳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時只手空拳,如何抵擋。” |
同浴譏裸 | |
后進領袖 | 《晉書·裴秀傳》:“時人為之語曰:‘后進領袖裴秀。’” |
嗔拳不打笑面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著你,你有錢看平日相交與他些,沒錢罷了,如何只顧打他?” |
廣袖高髻 | 漢《童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
撲地掀天 | 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拂袖而歸 | 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
拂袖而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沖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后堂。” |
拳不離手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
拳中掿沙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親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拳頭產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品。” |
拳打腳踢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 |
拳拳之忠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
拳拳之枕 | |
拳拳在念 |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來,與兄弟張鎬,數載不能相會,未知進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
拳拳服膺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拳拳盛意 | 魯迅《書信 致蔣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
拽拳丟跌 | 元·無名氏《打韓通》第二折:“俺是韓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丟跌已罷,師父吃酒去了,我兩個無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