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刑慎罰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áng xíng shèn fá
基本解釋詳:審慎。審慎地量刑和處罰。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明帝紀》:“詳刑審罰,明察單辭。”
暫未找到成語詳刑慎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詳刑慎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日慎一日 | 《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
語焉不詳 | 唐 韓愈《原道》:“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
謙虛謹慎 |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
耳熟能詳 | 宋 歐陽修《瀧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
賞同罰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
小心謹慎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
果刑信賞 |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慎終若始 |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將德》:“不輕寡,不劫于敵,慎終若始。” |
數罪并罰 | |
畏口慎事 | 宋·蘇軾《答吳子野書》:“近日始畏口慎事,雖已遲,猶勝不悛也。” |
罰一勸百 | 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
恭行天罰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
賞善罰惡 | 漢·貢禹《贖罪》:“賞善罰惡,不阿親戚。” |
刑余之人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 |
以刑致刑 | 《商君書·靳令》:“罪重刑輕,刑至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又《去強》:“以刑致刑,國治。”《韓非子·飭令》:“罪重而刑輕,刑輕而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
明正典刑 |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 |
刑于之化 | 《詩 大雅 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鄭玄箋:“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 |
以刑止刑 | 《周書·武帝紀下》:“以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龔行天罰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皇矣漢祖,龔行天罰,赫赫明明。” |
慎言慎行 | |
謙虛敬慎 | 《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
信賞必罰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
罰不當罪 | 先秦 荀況《荀子 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陟罰臧否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