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鄉八鎮的成語故事
拼音sì xiāng bā zhèn
基本解釋泛指周圍的許多鄉村和集鎮。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當下統率大隊走到鄉下,東南西北,四鄉八鎮。整整兜了一個大圈子。”
暫未找到成語四鄉八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四鄉八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挑三揀四 |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么不對!”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七搭八扯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四書五經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二八佳人 |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
八荒之外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室徒四壁 |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
橫七豎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女,不計其數。” |
背鄉離井 | 見“背井離鄉”。 |
縱橫四海 | 《三國志通俗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得志則縱橫四海。” |
群山四應 | 朱自清《論標語口號》:“為的是‘發聾振聵’,是‘群山四應’,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 |
五花八門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
十八層地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
入鄉隨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胡說八道 |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
八九不離十 |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
四鄰八舍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動了諸親百眷、四鄰八舍,送人情,斗分子,雖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茍。” |
拉三扯四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說,犯不著拉三扯四的。” |
名揚四海 |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名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
客死他鄉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里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
鄉曲之譽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譽。” |
魚米之鄉 | 唐 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
四大皆空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心無掛,四大皆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