韞玉待價(jià)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n yù dài jià
基本解釋韞:藏。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價(jià)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89回:“那明是韞玉待價(jià)之意。”
暫未找到成語韞玉待價(ji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韞玉待價(jià))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虛位以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物美價(jià)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蘇州有個(gè)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jià)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cái)?shù)丈,亭亭而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價(jià)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嚴(yán)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yán)陣以待之。”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玉卮無當(dāng)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chǔ)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dāng),有瓦卮而有當(dāng),君渴將何以飲?” |
拋磚引玉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shí)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gè)墜子。’” |
斷香零玉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jié)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
討價(jià)還價(jià)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huì)珍珠衫》:“三巧問了他討價(jià)還價(jià),便道:‘真?zhèn)€虧你些兒。’” |
珠玉之論 | 《書言故事·談?wù)擃悺罚骸安获鲋橛裰摗!?/td> |
時(shí)不我待 | 清 秋瑾《贈(zèng)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jī)一失應(yīng)難再,時(shí)乎時(shí)乎不我待!” |
忙不擇價(jià)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擇價(jià),豈不可惜。” |
坐以待斃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yuǎn)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shí)。” |
金玉滿堂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憐香惜玉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yīng)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
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亂瓊碎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著那亂瓊碎玉歸來。” |
字字珠玉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贈(zèng)試》:“聽的黃榜招賢,盡把所贈(zèng)資金,引動(dòng)朝貴,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小家碧玉 | 晉 孫綽《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jié)金蘭。” |
竭誠相待 |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
化干戈為玉帛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xùn)》:“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cái)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 |
虛左以待 |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
香消玉殞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
玉走金飛 | 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玉走金飛兩曜忙,始聞花發(fā)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詞:“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fā),極品何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