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水行舟的成語故事
拼音sù shuǐ xíng zhōu
基本解釋逆水行船。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溯水行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溯水行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口吸盡西江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
一葉扁舟 | 宋·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
一尺水十丈波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8回:“到底還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一廉如水 | 元·柯丹丘《荊釵記·民戴》:“老爺自到任以來,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禮遠送。” |
一意孤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wù)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
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 | 唐·高武仲《中興間氣集》:“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一清如水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船頭上一清如水,鄭氏不知利害,徑蹌上船。” |
一潭死水 | 元 戴善夫《陶學(xué)士醉寫風(fēng)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fēng)擺動時。” |
一百二十行 | 《宣和遺事》前集:“[微宗等]無日歌歡作樂,遂于宮中內(nèi)列為市肆,令其宮女賣茶賣酒及一百二十行經(jīng)紀買賣皆全。” |
一目五行 | 《遼史·楊遵勖傳》:“天下之事,叢于樞府,簿書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決如流。” |
一目十行 | 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
一目數(shù)行 | 清·鈕琇《觚剩續(xù)編·英豪舉動》:“熊公廷弼當(dāng)督學(xué)江南時,試卷皆親自批閱。閱則連長幾于中堂,鱗攤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壇,劍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數(shù)行。” |
一碗水端平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處端。論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兒。” |
一肚子壞水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吃人不吐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只能拉攏,不能得罪。” |
一行作吏 |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 |
一衣帶水 | 《南史 陳紀下 后主》:“隋文帝謂仆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
一言一行 | 清 馮景《今世說序》:“則夫一言一行,傳其人之神,何以異是。” |
一敗如水 |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當(dāng)?shù)谝粫r期,富農(nóng)耳里聽得的是所謂江西一敗如水,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 |
七十二行 | 陶行知《自動學(xué)校賀詩》:“有個學(xué)校真奇怪,小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xué)如在。” |
七行俱下 | 《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fā),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萬水千山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見杏花作》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
丈人行 |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上》:“單于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三十六行 | 清·李漁《玉搔頭》:“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
三句不離本行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來送給人看。”清 頤瑣《黃繡球》第十回:“我是業(yè)醫(yī)的,你們不要笑我三句不離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