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當其罪的成語故事
拼音fá dāng qí zuì
基本解釋罰:處罰,懲罰。所作處罰和所犯罪行相當。
出處唐·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對百官應有堪用者》:“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暫未找到成語罰當其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罰當其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老當益壯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老當益壯”。 |
一了百當 | 明 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清丈事,實百年曠舉,宜及仆在位,務為一了百當?!?/td> |
一人做事一人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M敢連累父母?” |
一以當十 | 《戰國策 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妒酚?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td> |
一以當百 | 清·李漁《比目魚》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領全軍殺將前去。及至兩不相對,真個人強馬壯,一以當百。殺得那些山賊,抱頭而竄?!?/td> |
一力承當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1回:“在晉侯面前,一力承當?!?/td> |
一反其道 | |
一夫當關 | 《明史·外國傳一·朝鮮》:“忠州左右烏、竹兩嶺,羊腸繞曲,有‘一夫當關’之險?!?/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摧 | 張天翼《兒女們》:“天門口是個要隘,非造門柵不可。一夫當關,萬夫莫摧。” |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 郁達夫《出奔》:“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td> |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馬懸車,然后得濟,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td>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一身作事一身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2回:“我恨他為什么這樣膽小,一身作事一身當,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td> |
一身做事一身當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當,既有本事打了這強徒,那里等得他去調兵?” |
一馬當先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
七了八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拂拭凈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td> |
萬變不離其宗 | 徐特立《抗戰給我的機會》:“對任何人,無論相識不相識的,總是一套話。言論有系統,萬變不離其宗?!?/td> |
萬夫不當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 |
萬夫不當之勇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想關云長但上陣處,憑著他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td> |
萬夫莫當 | 《東周列國志》第七三回:“吾聞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td> |
三折其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td> |
三緘其口 |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三過其門而不入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td>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td> |
上當受騙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受騙?!?/td> |
上當學乖 | 《涇諺匯錄》:“上當學乖,言吃虧處,即是長見識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