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北枝的成語故事
拼音nán zhī běi zhī
基本解釋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處境的苦樂不同。
出處唐 李嶠《鷓鴣》詩:“可憐鷓鴣飛,飛向樹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p>
暫未找到成語南枝北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南枝北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枕南柯 |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 |
一枝一棲 | |
一枝一節(jié) | 明·莫是龍《畫說》:“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節(jié),無有可直者?!?/td> |
一枝之棲 | 《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td> |
三戰(zhàn)三北 | 《國語·吳語》:“吳師大北。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又大敗天沒。又郊敗之。三戰(zhàn)三北,乃至于吳?!?/td> |
上南落北 | 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兒做買賣,我怎知他上南落北?!?/td> |
不蔓不枝 | 宋 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td> |
東南之寶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fù)見褚生!’” |
東南之秀 | 《南史·王筠傳》:“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诵廊痪吐??!?/td> |
東南之美 | 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東南之美,曩惟延州;顯允陸生,于今鮮儔?!?/td> |
東南半壁 | 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
東南雀飛 |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
東箭南金 | 唐 羅隱《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td> |
東西南北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td> |
東西南北人 | 《禮記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妒欠庵缢某?。”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
東西南北客 | 參見“東西南北人”。 |
東西南朔 | |
乘勝逐北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td> |
代馬望北 | 漢·王符《潛夫論·實邊》:“且夫人重遷,戀慕墳?zāi)?,賢不肖之所同也。……代馬望北,狐死首丘,邊民謹頓,尢惡內(nèi)留。” |
眾星拱北 | 《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td> |
傲霜枝 | 宋 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共枝別干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换驇熧Y相傳,共枝別干。” |
別生枝節(jié)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現(xiàn)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揚,誠恐別生枝節(jié),當遵諭格外秘密。” |
剪枝竭流 | 《魏書·高閭傳》:“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剪枝竭流,終不可絕矣?!?/td> |
加葉添枝 | |
加枝添葉 | 《金瓶梅傳奇》第十三回:“湯裱褙道:‘不是奴才夸口,敢怕時日久時,便是王抒親看,也難辨真?zhèn)巍?’遂又加枝添葉,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誤國罪唬她,唬得她當場暈死過去。” |
北叟失馬 | 《舊唐書 蕭瑀傳》:“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yè)之日,進諫隋主,出為河池郡守。應(yīng)遭剖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