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能負才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 néng fù cái
基本解釋矜:自夸。自以為才華橫溢,能力超群。
出處《晉書·唐彬傳》:“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
暫未找到成語矜能負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矜能負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介之才 | 《后漢書·杜詩傳》:“臣詩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創制大業,賢俊在外,空乏之間,超受大恩。”《文選·陸倕〈石闕銘序〉》:“興建庠序,啟設郊丘,一介之才必記,天文之典咸秩。”呂向注:“一介,謂小才也。” |
一決勝負 | 宋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介甫之意,必欲力戰天下之人,與之一決勝負,不復顧義理之是非,生民之憂樂,國家之安危。” |
一口不能著兩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榖,身能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口不能著兩匙。” |
一無所能 | 清 錢泳《履園叢話》:“又蘇州葉某者,性迂拙,一無所能,其父死,既無產業,且有逋負。” |
一波才動萬波隨 | 宋 惠洪《冷齋夜話 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
一表人才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嫁一個么!” |
七步之才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萬能鑰匙 | 古華《芙蓉鎮》第四章:“解決問題必須找到一把萬能鑰匙:斗。” |
上天不負苦心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不分勝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 |
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 清·張岱《周宛委墓志銘》:“如此異才,求之天下,真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 |
不矜不伐 |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
不矜細行 | 語出《書 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
不羈之才 | 《漢書·司馬遷傳》:“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能自已 | 唐 盧照鄰《寄裴舍人書》:“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
不能自拔 |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不能贊一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
不能贊一辭 | 《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
不負眾望 |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儀望起復履任之后,果然不負眾望。” |
業業矜矜 | 《宋書·明帝紀》:“業業矜矜,若履冰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
臨機能斷 | 《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舉賢使能 | 《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久負盛名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鑒賞方面的久負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國營公司的,成為國家干部。” |
交能易作 | 春秋·齊·管仲《管子·治國》:“故先王使農、土、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