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的成語故事
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基本解釋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后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出處唐 孟棨《本事詩 情感》:“劉于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暫未找到成語司空見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司空見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偏之見 | 《宋史·劉述傳》:“安石任一偏之見,改立新議,以害天下大公?!?/td>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鶚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鶚冠子 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td>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一孔之見 |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
一己之見 |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八:“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去取任一己之見?!?/td>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td> |
一得之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td> |
一掃而空 | 宋 蘇軾《題王逸少帖》詩:“出林飛鳥一掃空?!?/td>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一無所見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悄呼蕓名而祝之,滿室寂然,一無所見?!?/td>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詩經 王風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td> |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 |
一知半見 | 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知后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知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復下。” |
一空依傍 |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第十二章:“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
一紙空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td> |
一般見識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十三把鑰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見識。” |
一見了然 | 元·陳櫟《勤有堂隨錄》:“程泰之《禹貢圖》,不愜人意,不能使人一見了然?!?/td> |
一見傾倒 | 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先祖五世以官事過禾中,邂逅水次,一見傾倒?!?/td> |
一見傾心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與將軍風殊類別,一見傾心,親如宗戚?!?/td> |
一見如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
一見如舊 | 《新唐書·房玄齡傳》:“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 |
一見鐘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于心?!?/td> |
一見鍾情 | |
一針見血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td> |
一錢不落虛空地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td> |
一隅之見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見,認定以為道止如此?!?/td> |
萬人空巷 | 宋 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