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學累功的成語故事
拼音dùn xué lěi gōng
基本解釋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出處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文章》:“鈍學累功,不妨精熟。”
暫未找到成語鈍學累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鈍學累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祖功宗德 | 《孔子家語 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
學無止境 | 清·劉開《問說》:“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
歌功頌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功虧一簣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居功自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搖旗這樣的人,平時居功自滿,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常發怨言。”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學以致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處實效功 |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
常年累月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綁票、械斗。” |
款學寡聞 | 莊周《莊子 達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