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遠鎮(zhèn)邇的成語故事
拼音róu yuǎn zhèn ěr
基本解釋安撫遠方,安定內地。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移帝伊、洛、定都酆、鎬,柔遠鎮(zhèn)邇,實敬攸考。”
暫未找到成語柔遠鎮(zhèn)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柔遠鎮(zhèn)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柔克剛 | 三國 蜀 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zhèn)鳌罚骸跋剃栔幔舐曔h播。”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zhèn)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 |
室邇人遙 | 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所和憶持國》:“顏紅底事發(fā)先白,室邇何妨人自遙。” |
遠近馳名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達木汀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 |
遠走高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以柔制剛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高飛遠舉 | 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jié)》:“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志存高遠 | 熊召政《張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紀雖小,但志存高遠,可以料定他長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剛中柔外 | 《三十六計·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
任重道遠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語近指遠 | 太平天國·汪吉人等《〈欽定軍次實錄〉序》:“文淺意深,語近指遠。” |
路遠迢迢 | 魯迅《彷徨 孤獨者》:“十三大人從寒石山路遠迢迢地上城來,問他可有存款,他一聲也不響。” |
高瞻遠矚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這粉白黛綠,鶯聲燕語,都付之不見不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
源遠流長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
年湮代遠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遠,河流業(yè)已改道多次,不復是舊日的河道了。” |
全身遠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鄉(xiāng),你母女自去全身遠禍。” |
視遠步高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柯陵之會,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 |
遠慮深計 | 《晉書·文六王傳》:“宜遠慮深計,不可專守一志。” |
深謀遠慮 | 漢 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
遠害全身 | 《梁書·袁昂傳》:“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 |
思深憂遠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