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寬厚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yì kuān hòu
基本解釋弘毅:意志堅強,志向遠大。志向遠大而待人寬大厚道。
出處《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傳評》:“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p>
暫未找到成語弘毅寬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弘毅寬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td> |
得天獨厚 | 明 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精神步履新銳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毅然決然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8回:“竇世豪得了這封信,所以毅然決然,借點原由同洋人反對,彼此分手。” |
無可厚非 |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td> |
不知天高地厚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如今年過知非,想起幼年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真覺愧悔。” |
天高地厚 | 《詩經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td> |
外寬內明 | 東漢·班固《漢書·黃霸傳》:“霸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td> |
德厚流光 | 《穀梁傳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薄養厚葬 | |
厚顏無恥 |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蹦铣?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薛荔蒙恥?!?/td> |
剛毅木訥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剛毅木訥,近仁。” |
厚德載物 | 《周易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td> |
多藏厚亡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td> |
厚德載福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秶Z·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td> |
外寬內深 |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td> |
寬宏大量 | 元 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td>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td>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td> |
積厚成器 | 《舊唐書 韓弘傳》:“降神挺材,積厚成器,中蘊深閎之量,外標嚴重之姿?!?/td> |
天寬地窄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只為他財散人離,閃的我天寬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會巧言令色?!?/td> |
高談弘論 | 晉·袁宏《后漢記》第四卷:“嘗疾俗儒高談弘論,不切時務?!?/td> |
萇弘化碧 | 《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
寬心丸 | 浩然《艷陽天》第107章:“馬老四連連擺手說:‘你別給我寬心丸吃了?!?/td> |
厚今薄古 | 吳晗《燈下集·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是一句話、一件事情的兩面?!?/td> |
民淳俗厚 | 明·宋濂《敦睦堂記》:“海東之邑,聞有民淳俗厚如鄒、魯,必張氏之化也歟!” |
高情厚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2回:“既承員外高情厚意,待老漢去叫小女出來拜見。” |
局高天,蹐厚地 | 《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d> |
寬猛并濟 |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第六卷:“入闈后,巨細躬親,寬猛并濟,諸事秩然?!?/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