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艷熏香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
基本解釋形容文辭華美。
出處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
暫未找到成語摘艷熏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摘艷熏香)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熏一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
一瓣心香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詩:“祝公壽共詩書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一脈香煙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正因為姐姐你在黑風崗能仁寺救了他兒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脈香煙,因此我公婆以德報德,也想續(xù)你何家一脈香煙。” |
三沐三熏 | 宋·程俱《偶作》詩:“一重一掩藏山塢,三沐三熏屏世塵。” |
三浴三熏 | 唐·韓愈《答呂瞖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
三熏三沐 | 宋·陸游《與李運使啟》:“一琴一龜,預(yù)想鈴齋之靜;三熏三沐,尚陪藥市之游。” |
世代書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jīng)]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
書香世家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度。” |
書香人家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
書香銅臭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棟汗車牛,混了書香銅臭。賈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
書香門戶 |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
書香門第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如今眼看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爭奇斗艷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芍藥譜》:“名品相壓,爭妍斗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
爭妍斗艷 | 郭沫若《丁東草·石榴》:“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shù)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 |
眾口熏天 | 《呂氏春秋 離謂》:“毀譽成黨,眾口熏天。” |
側(cè)詞艷曲 | 《雅言雜錄》:“少敏悟,薄行無檢幅,多作側(cè)詞艷曲。” |
倚玉偎香 | 宋·柳永《法曲獻仙音》詞:“念倚玉偎香,前事頓輕擲。” |
偎香倚玉 | 元·徐琰《青樓十詠·初見》:“一笑情通,傍柳隨花,偎香倚玉,弄月?lián)伙L。” |
偷香竊玉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雖不能夠竊玉偷香,且將盼行云眼睛兒打當。” |
蘭熏桂馥 | 唐 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熏桂馥,羽儀百代。” |
蘭質(zhì)熏心 | 唐 楊虞卿《過小妓英英墓》詩:“蘭質(zhì)熏心何所在?焉知過者是狂夫。” |
分香賣履 | 晉 陸機《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為,學作履組賣也。” |
利欲熏心 | 宋 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
勢欲熏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寶玉聽到這里,覺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從來不是這樣人,怎么也這樣勢欲熏心起來?” |
勢焰熏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個敗類,縱然勢焰熏天,熏看著也同泥豬瓦狗。” |
十步香草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十步香車 | |
賣履分香 | 漢·曹操《遺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