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投誼合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g tóu yì hé
基本解釋同“情投意合”。
出處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顧碧筠》:“我天生頑魯,狂放粗豪。性別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誼合,如漆如膠?!?/p>
暫未找到成語情投誼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情投誼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匡九合 | 《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yù)一匡九合之謀?!?/td> |
一廂情原 | |
一廂情愿 |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有人說:‘你這一廂情愿,石敢同意去嗎?’”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
一拍即合 | 清 李綠園《歧路燈》:“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td> |
一相情原 | |
一相情愿 | 金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晏殊以為柳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柳,所謂‘一廂情愿’?!?/td> |
一見鐘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于心。” |
一見鍾情 | |
一迎一合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殺人處,一迎一合?!?/td> |
七情六欲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td> |
三告投杼 | 《戰(zhàn)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嶙硬粴⑷恕!椬匀?。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淠干锌椬匀粢?。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淠笐?,投杼逾墻而走。 |
上情下達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td> |
下井投石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td> |
下情上達 | 語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
不合實際 | 毛澤東《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凡是主觀主義的,不合實際的,都是錯誤的。” |
不合時宜 |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nèi)獲福,卒亡嘉應(yīng)。皆違經(jīng)背古,不合時宜。” |
不徇私情 | 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我們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這才說明你是真正愛護我?!?/td> |
不念舊情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否則我上臺后可不念舊情,就算你們跪下來求我,我起碼也得把你們送進集中營?!?/td> |
不情之請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td> |
不謀而合 | 晉 干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
不近人情 | 戰(zhàn)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游》:“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td> |
世態(tài)人情 | 元·關(guān)漢卿《四塊玉·閑適》曲:“南畝耕,東山臥,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td> |
世情如紙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世情如紙,只有錦上添花,誰肯雪中送炭。”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lǐng)悟了些須?!?/td> |
東投西竄 | |
東道之誼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8回:“蚌師今天以東道主人盡東道之誼,所用又系全東家的同族,真可算是大義滅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