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雞偷狗的成語故事
拼音mō jī tōu gǒu
基本解釋指小偷小摸。也指不正當(dāng)?shù)哪信P(guān)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9回:“在此幫那強(qiáng)盜摸雞偷狗的,一旦有失,落個(gè)罵名千古?!?/p>
暫未找到成語摸雞偷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摸雞偷狗)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cuò)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td>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xiàng),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dāng)王!”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
嫁狗隨狗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td>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td>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huì)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gè)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fā)大財(cái),結(jié)果卻一無所得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td> |
雞胸龜背 | 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奚,大腹也。’今人謂匈(胸)腹間大者為奚匈,呼如雞匈,遂有‘雞胸龜背’之語?!?/td> |
人面狗心 | 《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td> |
白云蒼狗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td> |
雞口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td> |
雞毛蒜皮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敵當(dāng)前,同心協(xié)力還怕遲誤,誰還記著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td> |
聲色狗馬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 |
鑿壁偷光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嫁雞逐雞 | 宋 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 |
牛黃狗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diǎn)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gè)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td> |
起早摸黑 | 《送軍糧》:“天還沒有亮,起早摸黑趕著上前方。” |
飯牛屠狗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td>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lián)句狗屁不通。” |
掛羊頭賣狗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jù)?!?/td> |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婦言是用,此牝雞司晨,惟家之索?!?/td> |
狗吠非主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td> |
偷偷摸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 |
雞皮疙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你這個(gè)令收起來罷,把我麻煩的一身雞皮疙瘩了!” |
山雞映水 |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第三卷:“山雞愛其羽毛,映水則舞。魏武時(shí),南方獻(xiàn)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子黃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