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惶失色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sè
基本解釋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
出處元 孔齊《至正直記 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手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
暫未找到成語驚惶失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惶失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因小失大 |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
目迷五色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
語不驚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色中餓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度己失期 | |
動魄驚心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第三卷:“秀水所稱,光彩煥發,動魄驚心。” |
滿園春色 | 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
面有難色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5回:“賈大少爺因為奎官之事,面有難色,尚未回答得出。”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湖光山色 | 宋 吳自牧《夢梁錄》:“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鐘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為天下冠。”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色厲內荏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
冒失鬼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
形形色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萬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養之,形形色色,無所棄遺。” |
亡魂失魄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 |
面如土色 | 《敦煌變文集 捉季布傳文》:“歸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結眉額。” |
張徨失措 | 朱自清《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徨失措。” |
驚心悼膽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釋言》上卷:“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