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彌篤的成語故事
拼音lǎo ér mí dǔ
基本解釋彌:更加;篤:深厚。人越老對某事物的感情越深厚。
出處《梁書·王筠傳》:“余少好書,老而彌篤,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后重省覽,歡興彌深,習(xí)與性成,不覺筆倦?!?/p>
暫未找到成語老而彌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老而彌篤)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td> |
倚老賣老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我盡讓你說幾句便罷,則管里倚老賣老,口里嘮嘮叨叨的說個不了。” |
聞風(fēng)而動 |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fēng)而起?!?/td> |
半途而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td>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華而不實,脆而不堅?!?/td> |
天王老子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 |
輕而易舉 | 《詩經(jīng)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彼?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td>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td>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紙老虎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4回:“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望之若真,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決不能持于久遠。” |
老實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td>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td> |
懸而未決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wù)》:“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shù)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shù)百,逐其草冠,復(fù)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td>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td> |
易子而教 |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td>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fēng)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jīng),存而不議?!?/td>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td>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td> |
學(xué)而時習(xí)之 | 《論語·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td> |
敏而好學(xué)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td>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