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毛求瑕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máo qiú xiá
基本解釋見“披毛求疵”。
出處《北史·崔浩傳》:“是以妄張賊勢,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暫未找到成語披毛求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披毛求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無所求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
一毛不拔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萬事不求人 | 老舍《英國人》:“多數的英國人愿當魯濱孫,萬事不求人。” |
三毛七孔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
三求四告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嫌我不好,誰叫你們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們家做甚么去了?” |
上求下告 | 《朱子語類輯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窮究,只管上求下告,問他討禪,被他恣意相簿。” |
不厭求詳 | 茅盾《蝕·追求》:“徐子材不厭求詳地詢問史循自殺的感覺,幾次把龍飛的已經到了嘴唇邊的話打了回去。”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曹靖華《嘆往昔,獨木橋頭徘徊無終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鴻溝’上沒有‘橋梁’,只好‘繞道東京’了。” |
不忮不求 | 《詩經 邶風 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鄭玄箋:“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備于一人,其行何用為不善。” |
不拔一毛 | 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愛者至于摩頂放踵。” |
不擒二毛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
不毛之地 |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不求甚解 | 晉 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
不求聞達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乍毛變色 | |
九牛一毛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買菜求益 | 《高士傳·嚴光》:“買菜乎?求益也。” |
買靜求安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飛大王在此經過,這鄉村斂錢備飯,買靜求安。” |
予取予求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
五月披裘 |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
井中求火 | |
以屈求伸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以毛相馬 |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
以求一逞 | |
伐毛換髓 | 明·梅鼎祚《昆侖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換髓,變姓逃形,我何處會得你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