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兇首惡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án xiōng shǒu è
基本解釋罪魁禍首。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據(jù)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cè)元兇首惡?”
暫未找到成語元兇首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元兇首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元復始 | 《公羊傳 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七首八腳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里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 |
三朝元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章帝紀》:“行太尉事節(jié)鄉(xiāng)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
三首六臂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三回:“子牙見對營門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不堪回首 |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不念舊惡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不惡而嚴 | 《周易 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丑類惡物 | 《左傳·文公十八年》:“丑類惡物,頑囂不友。” |
為惡不悛 | 晉·干寶《搜神記》第七卷:“賈后為惡不悛。” |
為非作惡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舉首加額 | 宋·司馬光《諭若訥》:“上乃飛白‘安靜’二字,以賜若訥,若訥然后舉首加額,受而藏之。” |
舉首奮臂 | 宋·蘇軾《論積欠六事狀》:“民為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于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于一飽之外哉?” |
舉首戴目 |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天下舉首戴目,屬心執(zhí)事者,難以一二計。” |
亂世兇年 | |
亂首垢面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世文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如崩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從惡是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若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以大惡細 | |
以惡報惡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
仰首伸眉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 |
企足矯首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足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
伏首帖耳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
伏首貼耳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 |
眾好眾惡 | 《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眾惡必察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wèi)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