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薪嘗膽的成語故事
拼音zuò xīn cháng dǎn
基本解釋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暫未找到成語坐薪嘗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坐薪嘗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抽薪止沸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薪貴于桂 |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無如鬼,王難見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
坐薪懸膽 | 《金史 術虎筠壽傳》:“中都食盡,遠棄廟社,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肝膽欲碎 |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肝膽過人 |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單等撒網下鉤了。” |
膽大心小 | 《舊唐書 孫思邈傳》:“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
坐懷不亂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坐以待斃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薪盡火滅 | 《法華經·序品》:“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 |
赤膽忠心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 |
驚心悼膽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釋言》上卷:“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 |
坐耗山空 | 《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調入蒙古之后,又無他人可以生產,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設法,以濟家用。” |
薪燼火傳 | 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于是乎有與立。” |
露膽披肝 | 唐·李遠《蟬蛻賦》:“擘肌分理,有謝于昔時;露膽披肝,請從于今日。” |
吐膽傾心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姓范。’” |
心膽俱裂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大37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
驚心吊膽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2回:“我們在這里也是驚心吊膽。” |
冥然兀坐 |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