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柳陌的成語故事
拼音táo qī liǔ mò
基本解釋指春景艷麗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出處唐·劉禹錫《蹋歌詞》:“桃蹊柳陌好經(jīng)過,鐙下妝成月下歌。”
暫未找到成語桃蹊柳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桃蹊柳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李代桃僵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殘花敗柳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難言;欲言情,又無情可言。”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楊柳依依 | |
桃花運 | 錢鐘書《圍城》:“現(xiàn)在正交著桃花運,難保不出亂子,讓他回家給方鄉(xiāng)紳嚴加管不也好。” |
蹊田奪牛 | 《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
顏骨柳筋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 |
柳暗花明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桃之夭夭 | 《詩經(jīng)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 大學》:“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
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鳳閣,這是俺的世外桃源。” |
柳腰蓮臉 | 唐 韓偓《頻訪盧秀才》詩:“藥訣棋經(jīng)思致論,柳腰蓮臉本忘情。” |
蕭郎陌路 | 唐·崔郊《贈婢詩》:“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晉 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
桃李滿天下 |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
二桃三士 | 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
投桃報李 | 《詩經(jīng)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柳啼花怨 | 宋 盧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風又起》詞:卻說當時,柳啼花怨,魂夢為君迢遞。 |
章臺楊柳 | 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
尋花問柳 | 唐 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炯,問柳尋花到野處。”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柳影花陰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學海文林,夢不離柳影花陰,則去那竊玉偷香上用心。” |
花說柳說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你看不得這些年輕的小老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 |
章臺之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章臺之柳,雖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
花光柳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花光柳影,鳥語溪聲。” |
路柳墻花 | 元 王曄《水仙子 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路柳墻花。” |
凡桃俗李 | 明·王冕《題墨梅圖》:“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