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庸碌碌的成語故事
拼音yōng yōng lù lù
基本解釋庸庸:平平常常。碌碌:無能的樣子。指人平凡無奇,無所作為。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jì)聞》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鑒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別賢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暫未找到成語庸庸碌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庸庸碌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中庸之道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余子碌碌 | 《后漢書·猿文苑傳下·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nóng)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 |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姚安公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謂乎?”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平平庸庸 | 鄧小平《組成一個實(shí)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lǐng)導(dǎo)集體》:“或者人民認(rèn)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xiàn)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還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無寧日。” |
平庸之輩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農(nóng)村這個天地里,他原來就不是平庸之輩。” |
庸中佼佼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
庸中皎皎 |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洛水》:“上嘆曰:‘卿庸中皎皎,鐵中錚錚也。’” |
庸中皦皦 |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洛水》:“上嘆曰:‘卿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 |
庸人自擾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
庸醫(yī)殺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八回:“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yī)得他好便了。就是醫(yī)殺了,也只問得個庸醫(y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 |
庸耳俗目 | 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此數(shù)人知之,遂足為名一世,而無問千百庸耳俗目之?dāng)_擾耶!” |
庸言庸行 | 《周易 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 |
忙忙碌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nèi)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
無庸置疑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無庸置疑,處在他眼下的地位,這種被別人關(guān)懷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dá)……” |
無庸置辯 | 郭沫若《抗戰(zhàn)以來的文藝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復(fù)古,那是無庸置辯的。” |
無庸諱言 | 周恩來《關(guān)于亞非會議的報告》:“亞非各國在社會制度方面的差異是無庸諱言的。” |
無庸贅述 | |
昏庸無道 | 明·酉陽野史《續(xù)三國演義》第25回:“言楊太后嗔恨陛下昏庸無道,悖倫逐母,召集故黨,賄賂舊屬。” |
樗櫟庸材 | 唐 楊炯《顯川縣令李公墓志銘》:“炯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環(huán);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潤。” |
毋庸置疑 | 柯崗《逐鹿中原》第七章:“勝利仍操我手,這是毋庸置疑的。” |
波波碌碌 |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二折:“指望一舉狀元及第,崢嶸發(fā)達(dá)。誰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
砭庸針?biāo)?/a> | 清 龔煒《巢林筆談 雙忠寺碑文》:“其論足以扶教維風(fēng),其文足以砭庸針?biāo)祝孔R大力,一空當(dāng)世作者。” |
碌碌寡合 | 清 林則徐《札各學(xué)教官嚴(yán)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結(jié)保無人。” |
碌碌庸庸 | 明·于謙《初度》:“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轉(zhuǎn)躊躇。” |
碌碌庸才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經(jīng)濟(jì)之具,不可濫廁冠裳也。” |
碌碌庸流 | 明·吾邱瑞《運(yùn)甓記》:“遍觀都下從事,皆碌碌庸流,瑣瑣凡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