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櫟庸材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樗櫟:不成材的樹木。比喻平庸無用的人。常用作謙詞。
出處唐 楊炯《顯川縣令李公墓志銘》:“炯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環;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潤。”
例子庶曰:“某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基礎信息
拼音chū lì yōng cái
注音ㄔㄨ ㄌ一ˋ ㄩㄥ ㄘㄞˊ
繁體樗櫟庸材
感情樗櫟庸材是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無用之材。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樗櫟庸材的意思解釋、樗櫟庸材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因材施教 |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材輕德薄 | 指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靜言庸違 |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
砭庸針俗 | 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針,治療。救治凡庸鄙陋。 |
一表人材 | 見“一表人物”。 |
材能兼備 |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備。 |
將遇良材 | 良材:本領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比喻兩雄爭斗,本領相當。 |
就地取材 | 就在原地尋取所需要的材料。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 |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附庸風雅 |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原始《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引申為吟詩綴文之類的事和文士學者的風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養的人;偏去結交文人學者;參與文化活動;借以裝點門面;扮出有教養;有風度;斯文儒雅的樣子。 |
晉用楚材 | 指一國聘用別國的人材。 |
材疏志大 | 謂志向雖大而才能不足。有時用為謙詞。 |
懷材抱器 | 猶言德才兼備。材,才能;器,器度。 |
碌碌庸流 | 碌碌:平庸的樣子。指才能平庸無能之輩。 |
大材小用 | 大器物派小用場;表示使用不當。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職位。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當而屈才。 |
作育人材 | 培育人才。 |
靖言庸違 | 指言語巧飾而行動乖違 |
中庸之道 |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種主張。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度。 |
庸中皎皎 | 指出類拔萃,常人中顯得才能特出者。 |
毋庸置疑 | 毋庸:不必。不必懷疑。 |
反面教材 | 消極的供教學用的資料。借指壞的典型。 |
無庸贅述 | 用不著多說。 |
材劇志大 | 指才智多,志向大。 |
樸斫之材 |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