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讎雪恨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o chóu xuě hèn
基本解釋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參見“報仇雪恨”。
出處元 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云,報讎雪恨。”
暫未找到成語報讎雪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報讎雪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葉報秋 | 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9回:“這件事本來是我錯在前頭,此刻悔也來不及了。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 |
一報還一報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報還一報。” |
一還一報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錯萬錯,大剛來一還一報。” |
萬恨千愁 | 宋 王詵《蝶戀花》:“鐘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摧,世事何時了。萬恨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
上烝下報 | 《左傳;、 桓公十六年》:“衛(wèi)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 |
上蒸下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于禽獸;鉆穴逾墻,役心機于鬼蜮。” |
中留不報 | |
云愁雨恨 | 宋·柳永《安公子》詞:“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云起雪飛 | 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云起雪飛,初若飄飄,后遂霏霏。” |
今愁古恨 | 唐·白居易《題靈巖寺》詩:“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
以德報德 |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德報怨 |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怨報德 |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
以惡報惡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
以是為恨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不得永奉陛下,以是為恨。” |
以湯沃雪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以直報怨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身報國 | 《魏書 辛雄傳》:“卿等備位納言,當以身報國。” |
借交報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 |
借客報仇 | 《漢書 朱云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
借身報仇 | 明·高啟《結交少年場行》:“結交須結游俠兒,借身報仇心不疑。” |
傲雪凌霜 | 宋 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
傲雪欺霜 | 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谌郏骸懊坊ㄔ疲何疫@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 |
傲霜斗雪 | 《上饒集中營 煉獄散記》:“墻上草,風吹搖擺、霜凍枯萎;而臘梅,卻傲霜斗雪,開出滿樹繁花。” |
公報私仇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今日又將我家人收留謀死了他,正好公報私仇,卻饒不得!” |
公報私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