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尹旁達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yǐn páng dá
基本解釋指玉的色彩晶瑩發(fā)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出處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問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
暫未找到成語孚尹旁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孚尹旁達)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旁敲側(cè)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0回:“只不過不應(yīng)該這樣旁敲側(cè)擊,應(yīng)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旁若無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shù)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欲速則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詞不達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
知書達禮 |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wèi)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
觸類旁通 | 《周易 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
了身達命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世今生,則俺那鄭元和可甚么了身達命。” |
六通四達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9卷:“今謂明義各自為宜,少多非為定準,如六通四達,豈止三耶!” |
四通八達 | 《子華子 晏子問黨》:“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 |
飛黃騰達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
立人達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達權(quán)通變 | 《后漢書 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quán)變。 |
通情達理 |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
言不達意 | 《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以譯者言不達意,復為書曉之。” |
達地知根 | 元 關(guān)漢卿《調(diào)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袖手旁觀 |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
旁逸斜出 | 茅盾《白楊禮贊》:“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象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 |
欲速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達士通人 | 宋·陸游《雍煕請機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士通人,共燃續(xù)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jié)果勝緣。” |
通宵達旦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獨孤生歸途鬧夢》:“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
達人知命 | 唐·王勃《滕五閣序》:“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
騰達飛黃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達官要人 | 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shù)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 |
旁門歪道 | |
束手旁觀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2回:“咱們不得束手旁觀,睜著眼叫他陷于不義。” |
達權(quán)知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quán)知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