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韜豹略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óng tāo bào lüè
基本解釋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出處唐·司空圖《復安南碑》:“幾神洞妙,熊韜豹略之權;舞電威棱,越騎燕犀之象。”
暫未找到成語熊韜豹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熊韜豹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英雄所見略同 | 晉 虞溥《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
韜光養晦 | 《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
夢熊之喜 | |
熊心豹膽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老元帥!我有熊心豹膽,怎敢掩藏著趙氏孤兒。” |
魚與熊掌 |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攻城略地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
略勝一籌 |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哥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為男子耳,結局縱勝妹十倍也。” |
韜戈偃武 | 《隋書·煬帝紀》:“譯靡絕時,書無虛目,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
熊虎之將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虎豹狼蟲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嚇得磕頭禮拜。” |
略遜一籌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六章:“但是書寫有些潦草,個別地方選詞不十分精確,略遜一籌。” |
管間窺豹 | 宋·呂南公《與汪秘校論文書》:“張衡、左思等輩,于道如從管間窺豹,故所作文賦,緊持揚、馬襟袖。” |
熊熊烈火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車轎,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
熊羆之士 | 《尚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 |
六韜三略 | 唐 黃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賢,浚六韜三略之才謀。” |
宏才大略 | 宋 蘇洵《上皇帝書》:“若其宏才大略,不樂于小官而無聞焉者,使兩制得以非常舉之。” |
狼蟲虎豹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著什么狼蟲虎豹。”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韜戈卷甲 | 《舊唐書·陳少游傳》:“韜戈卷甲,佇候指揮。” |
豹頭環眼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頭環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龍驤豹變 | 唐·張懷瓘《書斷·神品》:“尤善章草,書出諸杜度,故崔瑗云:龍驤豹變,青出于藍。” |
文經武略 | 《隋書·高帝紀》:“文經武略,久播朝野。” |
以管窺豹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熊經鴟顧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方術傳·華佗》:“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
衣狐坐熊 | 《宋書·王僧達傳》:“如使臣享厚祿,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
雄才大略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
韜晦之計 |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
熊羆之力 | 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秦以熊羆之力,虎狼之心,蠶食諸侯,并吞海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