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尋幽的成語故事
拼音diào gǔ xún yōu
基本解釋吊:憑吊;幽:幽境。憑吊古跡,尋找幽境,感懷舊事。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p>
暫未找到成語吊古尋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吊古尋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9回:“這件事本來是我錯在前頭,此刻悔也來不及了。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 |
萬古不變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里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td> |
萬古不朽 | 老舍《新年醉話》:“畫完題‘醉墨’二字,豪放之情乃萬古不朽。” |
萬古不磨 | 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便是文章,也未必獨有萬古不磨的典則?!?/td> |
萬古千秋 | 唐 周樸《望中懷古》:“齊心樓上望浮云,萬古千秋空姓名?!?/td> |
萬古常新 | 徐遲《井岡山記》:“你是一座革命的豐碑,屹立于宇宙間,萬古常新!” |
萬古流芳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
萬古留芳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你若存的趙氏孤兒,將名標青史,萬古留芳?!?/td> |
萬古長存 | 宋 晁補之《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公歸廊廟誰得挽,此石萬古當長存?!?/td> |
萬古長春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td> |
萬古長青 | 元 無名氏《謝金吾》:“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td> |
下喬入幽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
下喬木入幽谷 |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
不今不古 | 西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td> |
不古不今 | 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
不期修古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 |
不法古不修今 | 《商君書·開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后于時,修今則塞于世?!?/td> |
與古為徒 | 戰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內直者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 |
東尋西覓 |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td> |
中外古今 | 茅盾《升學與就業》:“中外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學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學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大學的!”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td> |
買笑尋歡 |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二幕:“他仗著有錢有勢,到這兒來買笑尋歡,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 |
事不師古 | 《尚書 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td> |
亙古不滅 | |
亙古亙今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不是此道,亙古亙今,無終無始?!?/td> |
亙古奇聞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從來稀有,亙古奇聞。” |
亙古新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從來稀有,亙古新聞。” |
亙古未有 | 清 薛福成《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臣愚以為皇上值亙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亙古未有之宏謨?!?/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