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谷滄桑的成語故事
拼音líng gǔ cāng sāng
基本解釋陵:山陵;谷:山谷。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巨變遷
出處清 趙翼《甌北詩話 吳梅村詩一》:“又自托于前朝遺老,借陵谷滄桑之感,以掩其一身兩姓之慚,其人已無足觀。”
暫未找到成語陵谷滄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陵谷滄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飽經滄桑 | 王蒙《輪下》:“而你是一個四十六歲的男人,飽經滄桑,眼角皺紋細密如網。”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進退維谷 | 《詩經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td> |
空谷幽蘭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td> |
指桑罵槐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
曾經滄海 | 唐 元稹《離思》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td> |
滄海桑田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
違強陵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唯仁者能之,違強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約,非仁也?!?/td> |
暴內陵外 | 《周禮 夏官 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 |
滿坑滿谷 | 莊周《莊子 天運》:“在谷滿倉,在坑滿坑?!?/td> |
白駒空谷 | 《詩經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td> |
空谷足音 | 莊周《莊子 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td> |
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發出句說話來,教‘張公吃酒李公醉’,‘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滄海橫流 | 《晉書 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td> |
桑弧蒿矢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儒林傳·劉昆》:“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td> |
桑間濮上 |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志下》:“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
豐年玉荒年谷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稱恭為荒年谷?!?/td>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td> |
養小防老,積谷防饑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勞?!B小防老,積谷防饑?!?/td> |
滄海遺珠 | 《新唐書 狄仁杰傳》:“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td> |
指桑說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眾丫頭媳婦無不言三語四,指桑說槐,暗相譏刺?!?/td> |
滄海一粟 | 宋 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td> |
桑蔭不徙 | 語出《戰國策·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td> |
滄桑之變 | 《續夷堅志》序:“有金元遺山先生,具班馬之才,閱滄桑之變,隱居不仕,著述自娛。” |
桑中之約 | 《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td> |
年谷不登 | 《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 |
桑落瓦解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勢可見?!?/td> |